普通人的术数观―预览先行版
前言:形而下者谓之器
前面还没写完,中间没想好,后面忘了。
简而言之,言而总之,新年开个新坑,先放点草稿(几个标题👈),大致框架,不知道要写多久,但先放出来,想来也能作为一种激励手段吧。
全文大概分为传盗、授谒、解祸三个部分,标题neta了传道授业解惑,没有实质内涵,所以不要无端关联。
篇幅会比较长,涉及天文、历法、历史,但本质还是对互联网知识的引用、总结与汇总,整理古往今来各路大佬的资料和见闻。(部分个人观点可能会有认知局限下的疏漏。)
传盗:穷理尽性以至于命
术数之概述
何为数术
当我们开始谈论术数时,我们首先要知道术数是什么。
术数,在古代最早叫数术,这个称呼已知最早出自《汉书·艺文志》。
《汉书·艺文志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图书分类目录。例如“九流十家”的称呼及其派流皆出自于此,它将天文、历谱、五行、蓍龟、杂占、形法等六类列入术数略。
“数”,是指气数,本意是计算,去声读法表示数目、算术、方法、道理、次序等。
“术”,是指方法,本意是邑中通行的道路,后来衍生出技艺、方法、策略等含义。
数术,数在前,术在后。
前面也说了,数指气数,气在古代是指构成宇宙万物的最根本的物质,数是数理关系和逻辑关系。气数为一年二十四节气的常数,也可引申人的命运。
数与术合起来也可以说是人与天地自然沟通的手段,这也包括了天文历算和求神问卜推理之术。
‘数术’一词大概与‘象数’的概念有关。‘象’是形于外者,指表象或象征;’数’是涵于内者,指数理关系和逻辑关系。它既包括研究实际天象历数的天文历算之学,也包括用各种神秘方法因象求义、见数推理的占卜之术。
虽然按现代人的理解,占卜和天文历算完全是两类东西,但在古人的理解中,它却是属于同一体系,因为在他们看来,前者和后者都是沟通天、人的技术手段。——李零《中国方术正考》
《汉书·艺文志》记载 “数术者,皆明堂羲和史卜之职也”。
翻译过来的大概意思,即数术都是以天文历算史卜为职的官员所学习的学问。
重视算术偏学术,重数轻术,所以叫数术。
数术者,皆明堂羲和史卜之职也。 史官之废久矣,其书既不能具,虽有其书而无其人。《易》曰:“苟非其人,道不虚行。”春秋时鲁有梓慎,郑有裨灶,晋有卜偃,宋有子韦。六国时楚有甘公,魏有石申夫。汉有唐都,庶得粗觕。盖有因而成易,无因而成难,故因旧书以序数术为六种。
数术、术数,二者意义原本是有区别的,后者原指法家御下和治国的方法、谋略。
到南北朝、隋唐时,数术、术数二词已逐渐混用。
这种转变在王冰整理的《黄帝内经》便已体现。
《黄帝内经·素问》上古天真论篇:上古之人,其知道者,法于阴阳,和于术数。
【王冰】夫阴阳者,天地之常道,术数者,保生之大伦,故修养者必谨先之。《老子》曰:万物负阴而抱阳,冲气以为和。 《四气调神大论》曰:阴阳四时者,万物之终始,死生之本。逆之则灾害生,从之则苛疾不起,是谓得道。此之谓也。
“法于阴阳,和于术数” ,这里的术数说白了就是顺应自然规律的方法。
可以看出在唐代,术数的含义更侧重“术”,天文历算的侧重少了。
这与道教的兴起也有关系,道教将方技和术数的内容进行了融合,并杂糅了道家、阴阳家、杂家等诸家思想,这也形成了后世对术数相对笼统的认知。唉,为什么现在一提起易经八卦,就以为有人要算命了。
到元明清时,《汉书》版本误用二词,加以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》以“术数类”作为书目分类之名称,现今多用术数。
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》记载:“术数之兴,多在秦汉以后,要其旨,不出乎阴阳五行、生克制化、实皆易之支派,傅以杂说耳。物生有象,象生有数,乘除推阐,务穷造化之源兴,是为数学。星土云物,见于经典,流传妖妄,寝失其真,然不谓古无其说,是为占候。自以外,未流猬杂,不可殚名,《史》、《志》说概以‘五行’。”
这个时期与《汉书•艺文志》的数术定义已经大有不同了,基本完成了“数术”到“术数”的转变。
我们翻开原典,看看古人对术数类别的划分。(经过汉亡晋乱,百家之学十不存一,残卷断篇无从考起,加之史料记载纷纭,中古前可供参看资料不多。)
《汉书·艺文志》
数术略,190家,2528卷。(自先秦到西汉)
天文二十一家,四百四十五卷。天文家排列二十八宿顺序,推算七政运行的规律,通过观察天象变化来判断与记录吉凶征兆,以作为帝王的政治参考。注:七政,即日月木火土金水。
天文者,序二十八宿,步五星日月,以纪吉凶之象,圣王所以参政也。《易》曰:“观乎天文,以察时变。”然星事<歹凶>悍,非湛密者弗能由也。夫观景以谴形,非明王亦不能服听也。以不能由之臣,谏不能听之王,此所以两有患也。
《泰壹杂子星》二十八卷。《五残杂变星》二十一卷。《黄帝杂子气》三十三篇。《常从日月星气》二十一卷。《皇公杂子星》二十二卷。《淮南杂子星》十九卷。《泰壹杂子云雨》三十四卷。《国章观霓云雨》三十四卷。《泰阶六符》一卷。《金度玉衡汉五星客流出入》八篇。《汉五星彗客行事占验》八卷。《汉日旁气行事占验》三卷。《汉流星行事占验》八卷。《汉日旁气行占验》十三卷。《汉日食月晕杂变行事占验》十三卷。《海中星占验》十二卷。《海中五星经杂事》二十二卷。《海中五星顺逆》二十八卷。《海中二十八宿国分》二十八卷。《海中二十八宿臣分》二十八卷。《海中日月彗虹杂占》十八卷。《图书秘记》十七篇。
历谱十八家,六百六卷。历谱家是排列四季的次序,校正节气,结合七政的变化,考订寒暑万物的真实变化。帝王根据历法,制定不同体系的服色体制。又要预先了解日月五星际会的时间,趋吉避凶。(包括计时、日晷、世谱、算术)
历谱者,序四时之位,正分至之节,会日月五星之辰,以考寒暑杀生之实。故圣王必正历数,以定三统服色之制,又以探知五星日月之会。凶厄之患,吉隆之喜,其术皆出焉。此圣人知命之术也,非天下之至材,其孰与焉!道之乱也,患出于小人而强欲知天道者,坏大以为小,削远以为近,是以道术破碎而难知也。
《黄帝五家历》三十三卷。《颛顼历》二十一卷。《颛顼五星历》十四卷。《日月宿历》十三卷。《夏殷周鲁历》十四卷。《天历大历》十八卷。《汉元殷周谍历》十七卷。《耿昌月行帛图》二百三十二卷。《耿昌月行度》二卷。《传周五星行度》三十九卷。《律历数法》三卷。《自古五星宿纪》三十卷。《太岁谋日晷》二十九卷。《帝王诸侯世谱》二十卷。《古来帝王年谱》五卷。《日晷书》三十四卷。《许商算术》二十六卷。《杜忠算术》十六卷。
五行三十一家,六百五十二卷。五行家研究的是五常仁义礼智信的形气,若不能正确运用五事,即貌、言、视、听、思来顺应五行规律。那么五行的顺序就会混乱,五星运行就会异常变化。(诸如荧惑守心)
此法源于五德终始说,学至深处便能理解万事万物的规律。一些方士因此将五行理论用于占卜吉凶,并在社会上流传,逐渐导致了概念的混淆和误用。注:五常为仁、义、礼、智、信;形,指具体物象。
五行者,五常之形气也。《书》云“初一曰五行,次二曰羞用五事”,言进用五事以顺五行也。貌、言、视、听、思心失,而五行之序乱,五星之变作,皆出于律历之数而分为一者也。其法亦起五德终始,推其极则无不至。而小数家因此以为吉凶,而行于世,浸以相乱。
《泰一阴阳》二十三卷。《黄帝阴阳》二十五卷。《黄帝诸子论阴阳》二十五卷。《诸王子论阴阳》二十五卷。《太元阴阳》二十六卷。《三典阴阳谈论》二十七卷。《神农大幽五行》二十七卷。《四时五行经》二十六卷。《猛子闾昭》二十五卷。《阴阳五行时令》十九卷。《堪舆金匮》十四卷。《务成子灾异应》十四卷。《十二典灾异应》十二卷。《钟律灾异》二十六卷。《钟律丛辰日苑》二十三卷。《钟律消息》二十九卷。《黄钟》七卷。《天一》六卷。《泰一》二十九卷。《刑德》七卷。《风鼓六甲》二十四卷。《风后孤虚》二十卷。《六合随典》二十五卷。《转位十二神》二十五卷。《羡门式法》二十卷。《羡门式》二十卷。《文解六甲》十八卷。《文解二十八宿》二十八卷。《五音奇胲用兵》二十三卷。《五音奇胲刑德》二十一卷。《五音定名》十五卷。(堪舆 :后世称为风水学,但在汉唐时期,它不与地形相宅、墓地之书混淆。根据颜师古引用许慎的解释,“堪”代表天道,“舆”代表地道,可能对应《易经·说卦》中“立天之道,曰阴与阳;立地之道,曰柔与刚”的思想。——李零《中国方术正考》)
蓍龟十五家,四百一卷。蓍卜和龟卜都是圣人用来占卜吉凶的方法。是知晓天下之吉凶,为天下而勤勉的最佳工具。(强调不诚不灵)
蓍龟者,圣人之所用也。《书》曰:“女则有大疑,谋及卜筮。”《易》曰:“定天下之吉凶,成天下之亹亹者,莫善于蓍龟。”“是故君子将有为也,将有行也,问焉而以言,其受命也如向,无有远近幽深,遂知来物。非天下之至精,其孰能与于此!”及至衰世,解于齐戒,而娄烦卜筮,神明不应。故筮渎不告,《易》以为忌;龟厌不告,《诗》以为刺。
《龟书》五十二卷。《夏龟》二十六卷。《南龟书》二十八卷。《巨龟》三十六卷。《杂龟》十六卷。《蓍书》二十八卷。《周易》三十八卷。《周易明堂》二十六卷。《周易随曲射匿》五十卷。《大筮衍易》二十八卷。《大次杂易》三十卷。《鼠序卜黄》二十五卷。《于陵钦易吉凶》二十三卷。《任良易旗》七十一卷。《易卦八具》。
杂占十八家,三百一十三卷。杂占是记录各种事件的象,用与观察吉凶征兆。占卜方法各有不同,其中以梦占为首,周朝有专门负责梦占的官职。 《诗》中记载了关于熊罴、虺蛇、众鱼、旐旟的梦,这些都是明确记载了的重要人物曾经有的梦占,再参考卜筮以卜吉凶。《春秋》记载有关于“訞”的言论,则强调要修德固本。(厌劾祠禳、巫觋之术都算)
杂占者,纪百事之象,候善恶之征。《易》曰:“占事知来。”众占非一,而梦为大,故周有其官。而《诗》载熊罴虺蛇众鱼旐旟之梦,着明大人之占,以考吉凶,盖参卜筮。《春秋》之说訞也,曰:“人之所忌,其气炎以取之,訞由人兴也。人失常则訞兴,人无衅焉,訞不自作。”故曰:“德胜不祥,义厌不惠。”桑谷共生,大戊以兴;雊雉登鼎,武丁为宗。然惑者不稽诸躬,而忌訞之见,是以《诗》刺“召彼故老,讯之占梦”,伤其舍本而忧未,不能胜凶咎也。
《黄帝长柳占梦》十一卷。《甘德长柳占梦》二十卷。《武禁相衣器》十四卷。《嚏耳鸣杂占》十六卷。《祯祥变怪》二十一卷。《人鬼精物六畜变怪》二十一卷。《变怪诰咎》十三卷。《执不祥劾鬼物》八卷。《请官除诀祥》十九卷。《禳祀天文》十八卷。《请祷致福》十九卷。《请雨止雨》二十六卷。《泰壹杂子候岁》二十二卷。《子赣杂子候岁》二十六卷。《五法积贮宝臧》二十三卷。《神农教田相土耕种》十四卷。《昭明子钓种生鱼鳌》八卷。《种树臧果相蚕》十三卷。
形法六家,百二十二卷。形法家根据九州的气势来研究怎样设立城郭室舍,通过人或六畜的骨法度数、器物的形容来探讨其声气贵贱吉凶。就像律管有长有短,都能发出各自的声音一样,这不是有鬼神,而是自然的规律。然形和气首尾相连贯,也有有形无气,有气无形的,这就是精妙细微的独特之处。(非堪舆风水,是相人地物的)
形法者,大举九州之势以立城郭室舍形,人及六畜骨法之度数、器物之形容以求其声气贵贱吉凶。犹律有长短,而各征其声,非有鬼神,数自然也。然形与气相首尾,亦有有其形而无其气,有其气而无其形,此精微之独异也。
《山海经》十三篇。《国朝》七卷。《宫宅地形》二十卷。《相人》二十四卷。《相宝剑刀》二十卷。《相六畜》三十八卷。
《唐六典》
《四库全书》
《五术占卜全书》
DLC 内容
术数原貌
现代术数
术数的源流
观象授时
中西差异
历法变迁
术数的要素
时间
取象
推理
术数的神秘
术数的局限
授谒:致虚极守静笃
“你想学习哪门术数?”
“师傅,只要能让徒儿趋吉避凶,弟子就学。”“我教你太乙神数、六壬、奇门遁甲这三式之学,上测天时,下度地利,中察人事,如何?”
“可得避祸吗?”☝️🤓
“三式合参,可预知吉凶,然天道幽微,非一蹴而就。”
“三式复杂不如小六壬起课便捷,不学不学。”🙈“那教你八字命理,推演一生休咎,风水堪舆,调和阴阳宅气,可好?”
“可得改命吗?”☝️🤓
“八字乃先天之命,风水为后天之运,顺势而为,然天命难违。”
“八字风水不如符咒改运立竿见影,不学不学。”🙈“这也不学,那也不学,我叫你尝尝命运无常的滋味!”😤
“师傅师傅,您就教徒儿些真本事吧。”🥺“念你心诚求道,就传些秘法给你。”
“我这儿有两种趋吉避凶的捷径:
一种是专精小六壬,占卜如神,一种是苦练符咒,役使鬼神,你愿意学哪一种?”“师傅师傅,弟子愿学快的,您就教我小六壬吧!”☝️🤓
“好!哈哈哈哈哈。”“你走吧,日后你若遭劫,别把我师傅的名声带上。从今以后,不准说我是你师傅,我也不再见你。”
师傅😭😭😭